从“看展”到“参展”:广州海丝文化专题展览

广州 更新于:2025-05-15 10:55
  • mozi258

    5月13日,“丝路新程 青春接力”广州海丝文化专题展览系列活动暨“广州:扬帆通海两千年”展览在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举行。

    活动由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

    活动开幕式

    千年海丝文化遇上高校思政教育

    走进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图书馆一楼中庭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丝情缘 商展盛汇”丝路文化体验集市首先映入眼帘。

    学生们身着汉唐服饰,向来宾展示广绣、广彩、茶艺等传统文化技艺,通过自创互动项目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古代海上贸易场景。

    活动现场的茶艺展示

    展览开幕式现场,该校学生创作的原创歌曲《丝路启航》拉开活动序幕。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副校长丁霞在致辞中表示:“一座城,半部岭南史;一条海丝路,千年开放魂。”她强调,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是同频共振的命运共同体,学校将继续以“传承历史文脉,培育时代匠才”为使命,培养既懂传统文化又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副校长丁霞致辞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副院长朱明敏说道,此次展览是文博机构与高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希望通过多元形式帮助青年学子从触摸历史温度、感知文明力量和根植乡土认同三个维度深化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朱明敏致辞

    海丝文化展:学生共创文化展陈

    本次海丝文化展以“广州扬帆通海两千年”为主题,由该校学生全程参与策展、讲解、创作,打破了传统文化展览的呈现方式,让青春活力遇见千年文脉。

    此次活动最大的突破在于首次将海丝文化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开创了职业教育“文化+思政”育人的新模式。

    展览不再是简单的历史陈列,而是转变为一堂活力四射的“行走的思政课”,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从“看展”到“参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作”。学生们不仅是观众,更是策展人、讲解员、内容创作者,展览通过亲历、亲为、亲创的方式,让抽象的文化自信变成了具体的行动实践。

    展览现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已将海丝文化纳入实践教学。这种创新模式使思政教育不再停留在课本和讲台,而是延伸到了展馆、集市、创作工坊等多元空间,实现了思政育人从“单向灌输”到“沉浸体验”的质变。

    据悉,作为广州市响应“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战略的一项创新举措,展览将持续至今年年底,期间还将举办系列讲座、工作坊和丝路话剧展演等活动。

    文| 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林绮婷 黄雪梅图| 主办方供图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