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所以在广州和南京两个城市召开,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历史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国共合作的时期,国民党内部存在不同的派系和势力。广州作为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办公地,而南京则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2. "政治需要":国民党在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需要解决一系列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在广州召开,可以集中处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事务,而在南京召开,则可以展示国民党对国家首都的掌控和重视。
3. "地理因素":广州和南京分别位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地理位置相对接近,便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国民党代表参加会议。
4. "派系斗争":国民党内部存在不同的派系,如蒋介石的中央派、汪精卫的改组派等。在广州和南京分别召开大会,可以平衡各派系的力量,减少内部矛盾。
5. "国际影响":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国际舞台上,国民党需要在国际社会中展示其团结和稳定。在广州和南京分别召开大会,可以体现国民党对国内外事务的关注。
综上所述,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和南京两个城市召开,是基于历史背景、政治需要、地理因素、派系斗争和国际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举报 -
蒋介石在召开第四次“国民大会”之前,刚刚结束了蒋冯阎之间的中原大战,非常巧合的是,9·18这天,张学良石破天惊的发出“拥护中央”的“巧电”,冯阎集团迅速溃败,而冯大将军的西北军损失惨重,冯玉祥出局。
蒋介石迅速调转枪口,发动第二次对苏区的“大围剿”,蒋介石手中的王牌是枪杆子和人财物的全面掌控,毛泽东与之对抗的王牌是把土地分给根据地的200多万农民。然后采取“诱敌深入”,“打得赢就打,打不蠃就走。”
虽然有敌军十万,毛泽东手下只有四万战士,但是,毛泽东肯定受到古代“井径之战”例子的鼓励,加上誓死捍卫土地的战士,冒进的张辉瓒挨了头刀,师长粟裕年轻气盛,老军头张师长成为圿下囚。
“横扫千军如巻席,有人泣,为营歩步嗟何及!”谁在泣?是委座!
不过,损失一个张辉瓒无所谓;无所谓.....
蒋介石挟中原大战胜利余威,乘胜打击了石友三叛变,蒋介石谋求独裁统治的信心大增,他软禁了他的盟友胡汉民,以“引颈成了一快”的汪精卫以此为翻脸借口:“老蒋,你不仁我不义,你敢向朋友两肋插刀,我老汪也是有人的,俺也可以在广州另立中央,成立国民政府。”
汪精卫还是有一点“精卫填海”的脾气,立即部署向湖南进攻前进!
委座在江湖已经打拼了十多年,他一手“围剿”红军,一手加强自己的独裁统治,1931年5月5日,南京正是江南春雨的季节,南京国民会议召开,蒋在致辞中反对共产主义,也反对英美的民主主义,公然主张实行法西斯主义。
为此,落纬国奉父命随同一大批人员来到德国留学,蒋于南京自己的司令部专门腾出一间房子,请来德国法西斯顾问。著名的军统前身“复兴社”、“力行社”等所谓由铁血军人构成的社团由此而成立。对于蒋独裁的那一套,受到国民党上层人士的极大反感。
1931年5月,已经十分炎热的广州,革命热情更是火上加油,各派反蒋人士齐聚珠江两岸,在南国的红樱绿蕉中,“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和“国民政府”两块牌子挂出,公开对抗南京国民政府。
这就是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别在南京和广州召开的情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