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kay, let's try to capture the distinct "qi" (气质) or vibe of each of these major Chinese cities.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ese are generalizations and individual experiences can vary greatly.
1. "北京 (Beijing): 古都气派,文化底蕴,政治中心,大气磅礴 (Ancient capital grandeur, cultural depth, political center, majestic and powerful)" "气质:" 北京的气质是 "庄重、历史感和权力感" 的混合体。它是一座承载了数千年历史的古都,紫禁城、胡同、故宫无不诉说着它的沧桑与辉煌。同时,作为中国的首都,它又是政治、文化、国际交流的中心,充满了庄重感和时代感。 "特点:" 人们可能感觉更直接、更硬朗,说话有时比较直接("京腔")。节奏相对较快,尤其是在核心城区。既有传统的厚重,也有现代的活力,有时会显得有些刻板或官僚化,但整体上非常 "大气"。
2. "上海 (Shanghai): 国际大都市,精致时尚,繁华摩登,海派文化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exquisite and fashionable, prosperous and modern, "Shanghai" style culture)" "气质:" 上海的气质是 "精致、国际化、前沿和商业化" 的。它是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城市,留下了大量欧式建筑,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举报 -
我对这4个城市算是比较了解的,曾经两次在北京参加培训,一次是三个月,一次是4个月,学习之余,吃、住、玩在北京。因在上海策划展览,时间半年,索性就住在上海住了半年。我工作和常住深圳,广州是广东省的省城,文化旅游厅、教育厅等都在广州,自然常去广州。而我孩子在成都上的大学,也常去成都的。
因此对这四个城市是有发言权的,但对一个城市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可能提及表象和皮毛。
一、北京:高级、现代、大气
高级一一
北京是“帝都”,到处显示高级,北京是“三高”最多的城市,我说的三高指的是:高级领导干部(部以上)、高级将领(少将以上)、高级知识分子(教授、研究员、一级演员),北京是最多的,在人才方面,职级方面,北京是最高级的。
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你走过的胡同当年是谁住过的,现在某某演员也住这里。
在餐厅、酒吧你遇见的人,有人会介绍,他是某某大院的,那个大院是什么部。
在北京恭王府门前,在去西山看红叶的路上,经常遇到拉三轮的,一问一侃,哎呦喂,人家是正黄旗或镶黄旗,王爷的后代。千年田地八百主,十年兴败许多人。北京最能看到历史的变迁,人世沧桑。
帝都不是一天建成的,北京除了帝王气,还有很多高级得让人肃然起敬的东西,高大上的建筑物、大院,各种高级酒店、俱乐部,代表各种权限,代表富贵,还有许多个环,一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每一环都是一个圈层,想进入里面的圈层要不停地努力,要几代人,当然也要运气。
现代一一
北京历史悠久,是六朝古都,文物古迹众多,哪个城市都比不了。北京同时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现代科技、教育 、贸易等都处于领先水平,各种现代化设施,北京是最多的。北京上市公司是最多的,市值是最大的,要谈什么总部经济,要谈什么金融中心,要谈什么国际化大都市,什么CBD、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学术中心、恩格尔系数、互联网+,北京当仁不让属第一。
这也是有人说:多少个上海也比不了一个北京。这话有点大,但不无由头。
大气一一
北京人是中国所有城市中最大气的,兼容并蓄,南北并包,养成了北京人开放、大气的性格。
北京虽然是帝都,北京人从来不把河北人看成乡下人,而当作父老乡亲,北京人不欺生,不排外,顶多就是“为我所用”的想法。这也是很多人愿意“北漂”的原因,北京人喜欢叫“哥们儿”“姐们儿”,说白了比较讲究个人情味。
北京人小生意几乎看不上眼,谈的都是大项目,以前喜欢搞个什么中字头的协会之类,现在这个不灵了,但北京人靠“官商”经营的习惯仍然改不了。在北京做小生意的,基本上是外地人。
二、上海:现代、摩登、国际化
现代一一
指的是上海工业、科技、金融、贸易等现代化水平。上海一直被称作“魔都”,但上海现代化程度是最高的。
在黄浦江滩看上海,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无不体现上海的现代化水平,在高楼表象之内,是现代大公司、大企业。2020年,上海GDP接近了4万亿。上海外贸突破3.48万亿规模,保持全球第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制造业等等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我曾参观过上海洋山港,见识过其无人驾驶的大货柜车,倒车入库的情景,港口装卸机械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等方面让人惊叹。
摩登一一
指上海人生活方式比较现代、时尚,开风气先河。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以摩登之都成为时尚风向标,也在这之后,上海就被称作“摩都”,老电影、老明星也都出自上海,至今上海仍然传承了“魔性”的一面。
国际化一一
上海在国际化道路上已走得很远,跨国公司,外贸产品,寻求世界先进的生活方式。
任何生活方式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一面,如果太过,就适得其反。上海人以精明、精细著称,太过了,会给人“小气”的印象,老上海人来自苏杭宁波,但一直将他们当作“乡下人”,上海人对外地人往往低看一眼,对外国人往往高看一眼,这是上海人的“优点”还是“缺点”?
三、广州:神话、商业、开放
神话一一
广州是因“五羊”神话建立的城市,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神话。我们知道,有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总部在广州,创造了一些现代神话。广州是真正最富裕的城市,主要是藏富于民。
商业一一从十三行,到广交会,到现在国际贸易,广州一直沿续着商业传奇。
看到广州多条繁华的步行街,遍布街头的商业城,可见识广州商业的繁荣。
有人分析广州的GDP,常迷惑不解,广州大品牌没有其它城市多,为何牢牢立于一线城市?其实广州有他自己的优势,就是商业,往大说是贸易。
在广州从商是最好的选择,家家户户都有生意人,广州居民因此也是最富裕的,深藏不露。
开放一一
广州是开放最早的城市,也是最开放的城市。开放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思想更先进,更前卫,更具包容性。
这是我们在广州街头看到有很多外国人,有一些“巧克力街区”的原因之一。
在广州,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用钱来买的。
有句老话说:老不入广。讲的是广州气候、生活节奏不适合老年人,还有一层意思,广州诱惑太多,老龄人在广州也有可能迷失。
四、成都:实在、安逸、休闲
在中国内陆,特别是西部,出现成都这样的城市是非常可贵的。
实在一一
成都给我的印象是实在,成都人工作、生活、待人方方面面都很实在,真实不虚,一点都不玩“变脸”。
安逸一一
到了成都,就能感觉到成都的安逸。
成都自古就是“天府之国”,经济富足,养成安逸的性格。
安逸并不是偏安一隅,而是安居乐业,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病者有其医, 勤者有其业, 劳者有其得……”安逸是通过奋斗得来的。成都GDP一直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靠前,也是靠奋斗得来的。只有工作搞好了,家庭搞好了,有钱了,才能安逸。
休闲一一
提到成都,很多人会联想到“休闲”一词。成都“休闲”之都名不虚传,到处是商业街、美食城、茶馆。成都的物价与其他的一线城市相比是比较低的,性价比最高。
成都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有茶馆。茶客满棚,生意好得不敢让人相信。“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也是一种文化。
成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是川陕甘、云贵川、川藏的交汇点,独树一帜的“休闲”文化,吸引大量游客,使成都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城市。
我是“易经大讲堂”,易经的根本道理是万物负阴抱阳,好的方面也包含不好的一面。上文说过“老不入广”,古人还有一句:“男不入川”。说的是四川太安逸休闲了,男人去了,一味过“安逸”生活,容易丢掉奋斗的初衷。
举报